推動海陸高效聯動/協同發展構建"一核三極兩帶"海洋經濟發展布局
11月10日,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:解讀《山東省“十四五”海洋經濟發展規劃》,確立構建“一核引領、三極支撐、兩帶提升、全省協同”的發展布局,以青島為引領,以煙臺、濰坊、威海為三個增長極,發揮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產業帶、魯南臨港產業帶作用,以海帶陸、以陸促海,推動海陸聯動、協同發展。
包括:總體要求、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、建設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、建設世界的海洋港口、維護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、深入拓展海洋經濟開放合作空間、推進海洋安全發展和保障措施等 8 個部分。
到2035年,海洋經濟和科技水平位居國際前列,對國民經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躍上新臺階;沿海港口發展水平整體大幅躍升,建成世界港口;高水平海洋開放新格局初步形成,基本建成海洋經濟發達、海洋科技領先、海洋生態優良、海洋文化先進、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省。
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部分明確,“十四五”期間我省將一方面優化提升海洋漁業、船舶工業、海洋化工、海洋礦業等海洋傳統優勢產業,另一方面培育壯大海洋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海洋新興產業。同時加快發展海洋文化旅游、涉海金融貿易等現代海洋服務業,推動海洋產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。
建設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方面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興海戰略,加強海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建設,加快突破海洋核心關鍵技術,健全完善海洋領域標準體系,完善從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海洋科技創新體系,推動海洋領域原始創新、顛覆性技術創新,培育壯大創新型涉海企業,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區。
對海洋港口,我省將瞄準設施、技術、管理、服務四個目標,做大做強山東省港口集團,加快從運輸港、裝卸港向樞紐港、貿易港、金融港轉型升級。建設高效協同、智慧綠色、疏運通達、港產聯動的現代化港口群,打造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開放接口和航運樞紐。
我省將著力提升青島市龍頭引領作用,緊抓自貿試驗區、上合示范區建設契機,持續放大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效應,聚力增強海洋開放門戶樞紐、海洋要素資源全球配置、海洋科技創新策源、海洋產業引領功能,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。“突破發展海洋交通運輸、現代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,重點發展海洋裝備制造、海洋生物醫藥、海水淡化、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海洋新興產業,創新發展現代航運服務、海洋信息技術、涉海金融、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現代服務業,謀劃發展深海開發、基因技術等海洋未來產業。同時加快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、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、國內知名的海洋生物醫藥研產基地和船舶海工裝備產業基地、全國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,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引擎?!笔『Q缶趾Q髴鹇砸巹澟c經濟處處長段建文介紹。
在煙臺、濰坊、威海,建立優勢互補、各具特色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。其中,煙臺重點發展現代海洋漁業、海工裝備制造、海洋生物醫藥、海水淡化、海洋文化旅游、海洋交通運輸、海洋新能源等產業,建設國際海工裝備制造名城、國際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城市、國家海洋牧場建設示范城市、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名城。濰坊重點發展海洋化工、海洋高端裝備、海洋生物醫藥、海水淡化等產業,培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,建設國際海洋動力城、海工裝備制造基地、綠色海洋化工基地,打造海洋經濟轉型發展示范區。威海重點發展現代漁業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業、海洋生物醫藥、海水淡化、海洋新材料、海洋文化旅游等產業,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與智能裝備;擴大全球海洋生物產業標桿、世界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、中國海洋食品名城中國釣具名城品牌效應,高水平建設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、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示范區、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,全域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。
目前,我省海洋生產總值穩居全國2位,海洋產業基礎雄厚,海洋動能轉換已成為引領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前沿陣地。